设计小建筑的大建筑师——专访“稻语间”设计师陆启水

※发布时间:2019-10-24 6:12: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网上,大约每隔2年,都会重复炒红一个名叫“稻语间”的住宅,以其有趣的空间设计和低成本造价成本在全国甚至在海外获得了众多粉丝。这个住宅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乡村闲适生活

  在网上,大约每隔2年,都会重复炒红一个名叫“稻语间”的住宅,以其有趣的空间设计和低成本造价成本在全国甚至在海外获得了众多粉丝。这个住宅不仅满足了现代都市人对乡村闲适生活的向往,还以接地气的方式为人们展现出一幅退休写意生活的画卷。在自建房论坛,这套永远置顶的住宅是被无数网友模仿学习的经典作品。让人们不禁好奇的是,这个住宅的设计师是谁?为何能设计出如此一个大众喜闻乐见的住宅,今天我们为大家介绍的就是“稻语间”的设计者陆启水先生。

  “建筑是时代的具象标志。”与很多建筑设计师过度大胆的创新设计或墨守成规的借鉴模仿不同,陆启水对自己的要求是“微创新”, 每次都在主流设计的基础上做一点点的创新设计,开创了独特的设计与工作模式。

  陆启水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建筑师,1998年,毕业后和同学合伙开了一家建筑设计公司,承接大型规划和建筑项目,公司第二年便达到40人的规模,年设计产值3000万元。正当公司业绩一上升的时候,陆启水觉得只做虚的规划,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建筑落地,很没成就感,偏离了作为一个建筑师的线。

  于是到宁波市建筑设计院求职,从描图员开始,做小项目,画施工图,一步一个脚印,看着一栋一栋建筑的落地。他几乎不设计那不断重复的住宅小区,而是专门选择同事不喜欢设计的奇奇怪怪的小建筑,如几千平方米的120急救中心,宁波逸夫剧院等。十年时间,他的职称从助理工程师开始,一直到高级工程师,同时又考取了业内最难的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证书。并且担任了单位的主任建筑师职务。

  而此时,陆启水的工作再次出现新的瓶颈的时候,他从建筑设计研究院调到了宁波大学建筑系担任了教学工作。但这并没有成为他人生上的阻碍,相反,陆启水十分高兴能够为广大学生传授自己的建筑设计与知识。他重新梳理了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积累,并且细心听取学生们提供的新颖有趣的观点和视角。并将这些观点融入到自己的设计工作当中。同时,学生们也喜欢有真实业绩的老师。所以,在教学之余,陆启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提前接触到真实的工程案例,能够将自己的所用到实践当中。

  目前的工作室更加接近一个理想建筑师的状态,大的几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小到几十平米的室内,甚至家具,他们都会和学生们做一些新的尝试。逐渐在同行中也有了一定的名声,大家都喜欢把一些项目推荐给陆启水。甚至碰到过这样的情况。业主找了好几个朋友推荐适合这个项目设计师,他周围所有的朋友都一致推荐了陆启水。由于业主的高度信任,给予陆启水更高的发展空间。“年轻一代的业主提出大胆的想法甚至会超出我的想象力!”陆启水说。

  在过去二十年间,他规划设计并建成数十座建筑,累计设计建筑面积超过一百多万平方米。陆启水从2002年的设计丽水学院、2003年五星级宁波华信国际大酒店开始一直到今年破土动工的柬埔寨西港汽车城等境外项目的设计工作,他的设计工作从未停歇。二十年来,陆启水的作品在浙江、四川、江西、陕西、福建、安徽、江苏、等全国各地相继落成。与同时代的建筑师相比,他拥有惊人的产量与影响力。

  以人为本,建筑是给人用的,是他的作品自始至终贯穿的设计。在《经》里写过“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说的意思就是建筑有用的地方正是它空的地方。古人二千多年前就明白的道理,现代部分还是不懂。很多业主希望建筑高大雄伟的建筑,但是不考虑人怎么使用。陆启水在每次做建筑设计的时候,都会和业主讲讲他的设计。他的设计永远是从使用功能在到造型。他秉承的这个,创造了高质的建筑。陆启水每次做设计前,都会先充分了解当地人们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需求,根据空间特点,通过动线、材质、灯光等设计将各种实际需求溶入到设计当中,实现量体裁衣式的空间设计,将空间优势发挥到极致。方逸华 子女

  直到今天,陆启水的作品无法简单地用任何一种风格来定义。他始终保持创新新的思维和视角来设计每一座建筑,他的思考一直在不断进化,从未停滞不前。

  2018年,陆启水的设计作品入选了《中国当代青年建筑师VII》,入选作品集的建筑师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总院副总建筑师曹晓昕、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设计师马岩松当代一线年,陆启水入选为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同为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的有,齐康、程泰宁、钟训正、何镜堂、马国馨等这样写在教科书上的院士,也有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兵等著名建筑师。 标志着陆启水已经逐渐成为当下中国建筑设计中的中坚力量。这与他遍布全国的众多设计作品带来的声誉分不开的。

  锐意进取不沉湎于昨日成就建筑设计师是一个需要创意的职业,并且讲究“学无长幼,达者为先”,否则很容易陷入固步自封的怪圈当中,难以取得突破。作为由建筑师而逐步转型的一名教师,陆启水并没有沉湎于过去的成就,摆大师架子。相反,他经常在各所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指导,用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帮助在校建筑学生平。

  除了对自己的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点评,同时他也经常给其他学校的学生做毕业设计评审。对于在毕业作品中表现出新颖设计的学生,陆启水会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记录下来,尽最大可能为这名学生指导合适的设计方向。有一名学生用参数化的技术设计了一个建筑的外表皮,这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先进的设计手法。陆启水通过真实工程案例来分析,帮助和优化学生这给设计,同时发掘这个手法的先进性和不足点,给学生以中肯有效的。

  在与高校教学以及和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新颖的设计,同时也体现了陆启水在建筑设计工作上的强大综合实力。相信未来,陆启水将继续以更多不凡设计为城市建设发展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