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中型快艇,新崭崭的,白得发亮,船侧红色大字“001”非常显眼(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它的“老大”)。“老大”长51.5米、宽9.1米,在江水冲击下微微有些摇晃。它搭载有先进的通讯指挥设备,登上二楼,是宽敞的会议室。它被誉为“水上流动应急指挥中枢”,是长江上游最先进的指挥船,要是看到它出动,很可能发生了不一般的事……
“老大”身旁是“005”“006”,两艘一模一样的运兵船,挨在一起,像兄弟俩。何顺奎说,每艘一次可载200人(及装备),速度快。要是看到这“两兄弟”飞驰而过,估计哪里发生了什么,需要人手救援。
紧挨“兄弟俩”的是个头稍小的两艘巡逻艇(“021”),“别看个头小,能耐可不小,”何顺奎介绍,跑得快,跑得远,一旦发现违法船只,它俩“追得上、靠得拢、上得去、控得住”。
何顺奎指着几艘更小的船说:那是巡逻快艇,速度最快(每小时可以跑53公里),日常训练、水上救援、警情处置主要靠它们。何顺奎正说着,就有一艘启动了,迅速调转方向,轰轰轰发动机声音很大,“轰”的一声飞走了。每天它们都会飞驰在主城两江水面上,来来回回巡逻。
这些船都靠着那艘四层楼高的大趸船很少看到这么大的趸船,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趸船甲板刷成绿色,非常整洁,前面摆了几棵高大的迎客松。
这些船大大小小34艘,水警的家当。“资产价值上亿元。我们的装备不仅是长江上游最好的,在整个长江流域都算好的。”何顺奎说。
杨勇,55岁,水警总队警保室主任(专门负责警务保障),1988年7月到水警工作。他记得水警那时刚从上清寺搬到解放西,装备主要就一艘船“101”(1998年在执行任务中沉没)和一艘趸船,码头刚从牛角沱搬来储奇门。
“1988年一艘艇,1990年两艘艇。”1990年添了“102”,杨勇记得,当时花了190万元,到2000年之前它一直是长江上最好的船。2013年后陆陆续续造了现在这些船。有了它们,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据杨勇回忆:1949年12月6日,军管会军代表刘肖林接管总局水上,1950年1月水上宣告成立;1957年9月水上被撤销,各水上、检查站也先后撤销或划归所在陆地,水上治安队并入市三处管理。鉴于地跨长江、嘉陵江,水域辽阔,水上专业性强,1963年4月又恢复水上;1966年7月再一次撤销,在市局三处设水上治安科管理有关水上工作;1975年9月恢复水上。1998年,在原水上的基础上加盖了水上总队,意味水警的职责有变化,以前水上是个实战单位,与陆地采取“三有三无”的分管原则无门牌、无固定建筑、无常年绿化地的归水警管,相反,“三有”的归陆地。
水上、流动、分散、跨行政区域(一过长江就南岸,一过嘉陵江就江北),杨勇这样理解水警工作的独特。
进入1990年,杨勇说,他们破了很多偷盗、抢劫类案子。禁渔期还没有,江上很多渔民,以船为家。与杨勇至今有联系还有五六个,“后来,他们大都发了。”
上世纪90年代,码头热闹非凡,从朝天门到菜园坝的水果市场、禽蛋市场一并划归水警管理,那是水警特别繁忙的一段岁月。忙忙碌碌几年后,迎来三峡巨变,水警的工作也跟着变化。
随着三峡工程竣工,以及铁、高速的不断延伸,水通一下变了:货运越来越多,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工作重心也跟着变,从码头、陆地上转到船上,从查办案件转向社会稳定。”杨勇说。
“当时,我们逮了非法捕鱼者,不少人还不理解,说我们管得太宽,别人弄点鱼虾,也要抓。”杨勇回忆起来颇为感慨。
因为那常的。第一年查获1起案件,打击9人;第二年查获4起,打击10人。水警总队法制支队熊弟健连连感叹:“我们经历了一个相当难的过程,边学边办,摸索前行,步履蹒跚,不断努力。”
主要法律依据就是《刑法》第340条:“违反水产资源法规,在禁渔区、禁渔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捕捞水产品,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罚金。”杨勇介绍,更加严格的禁渔期制度从第5年开始。而这个时候,水警总队已开始了重拳打击,在全市水域开展打击非法捕捞水产品犯罪专项行动。
又比如确认几种常见的禁用渔法:电鱼、毒鱼、炸鱼、光鱼、水獭捕鱼。长江流域多个省市相继来重庆水警学习经验。
“非法捕捞发生在深夜,逮这些人,我们要通宵守。两艘船一前一后,前面的电鱼,后面的收鱼。”杨勇说,李子坝一带、大竹林一带、黄沙溪、珊瑚坝、北碚,这些地方有鱼。
杨勇介绍,目前重庆已出台了更为严格的“主城港区内零排放”生活、生产用水(哪怕洗澡水),一滴也不能排进江里。“过去是达标排放,也就是说,只要达到标准,还是可以排的。”
生活用水怎么处理?找几个箱子装起来,定期找人拉走。储奇门的那艘大趸船正在,要在底仓放四个大箱子,集装箱,不同的箱子装不同的水。
一是涨水,江边的市场和设施容易被淹,要物品的安全;二是夏季溺水的多,要人员安全。人与物,江上要有可靠的安全网。
有人跳江,有人溺梦见老虎咬人水,黄金救援时间5分钟,要是所有落水的都得通过储奇门码头发出的船去施救,根本来不及。于是,水警在磁器口、北碚、牛角沱、唐家沱、朝天门、鱼洞、九渡口布置了小型巡逻艇,它们可以快速赶到附近水域救人。
每年汛期前,水警惯例性地进码头、进学校、进企业、进船只宣传安全,在岸边立警示牌。同时,水警也借助水上治保会、志愿者、水上等多种力量,搭建全方位的安全网。
站在远处,江水很美很壮观,但真到了江心,特别是在黑夜,江水带给人们的是恐惧。何顺奎希望大家多点这种恐惧感,真的不要大意,不要那么自信。
俗话说“善泳者溺”。何顺奎他们每年要从江水中救起百多人,他说,很多就是因为太自信而溺水。说来他们都很幸运,可以从滚滚江水中再把命捡回来。
长期在水上工作,值班或遇险情也得睡在船上,有些额外的麻烦,比如失聪,因为船的发动机的声音巨响。“在家,老婆总吵我把电视声音开得太大。”何顺奎笑着说,另外就是关节炎,天气一变,手脚隐隐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