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名义 P 和实际 P:名义 P 是用实际市场价格衡量的 P。实际 P 则按固定价格或不变价格(如 2000 年价格)来计算。
①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P) = 第一产业(企业)增加值 + 第二产业(企业)增加值 + 第三产业(企业)增加值
(4)潜在 P:指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是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国经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
(1) 国民生产净值(NNP)与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净值(NDP)=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2) 国民收入(NI):它体现为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生产要素收入,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国民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企业间接税
(3) 个人收入(PI):一国以当年价格(或不变价格)计算的个人一年内所得到的收入总和。个人收入 = 国民收入-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净利息+红利+向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
【例题·单选题】按支出法统计的 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购买和( )。
B. 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扣除同期中间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
(2)充分就业失业率是周期性失业率为零时的失业率,又被称作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和结构性失业率之和,是稳定状态的失业率,是经济长期中趋近的失业率。
(1)概念:是指总物价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当总物价水平下降(即通货膨胀率为负)时,被称作通货紧缩。通货膨胀率则是指总物价水平变化的程度。
①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指总需求过度增长,远远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有限的货物。
②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的上涨。
③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通货膨胀:指由于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上涨。
(1) 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包括食品、住房、服装及医疗服务等)的价格变动。
1.定义:是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为 2~10 年,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或收缩为标志。
(1) 周期性波动是用实际 P 与长期增长趋势的程度来衡量的。在衰退时期,实际P 低于潜在 P;在经济高涨时期,实际 P 会在短期内高于潜在 P。
(2) 衰退。当实际产出连续 l~2 年下降,而实际 P 与潜在 P 之间的缺口并不大时, 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衰退。
(3) 萧条。当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 P 与潜在 P 之间的缺口巨大时,经济的下降被称作萧条。
(1)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实际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加结构性失业率,周期性失业为零;
(2)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下时,实际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等于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以及周期性失业率之和;
(2)当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由于各种经济资源供给陆续出现瓶颈,价格水平上涨的节奏会加快;
(3)当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以上,接近或达到最大能力时,经济难于或无法供给更多的资源,通货膨胀率会很高并保持增长。
经济周期性波动来自于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由总需求的变动引起。当消费者、企业及改变总支出水平时,波动就会发生。总需求大幅下降会导致衰退或萧条, 经济活动的大幅上升将会导致通货膨胀。此外,重大发明发生的无规律性、自然灾害与战争等随机事件发生以及经济政策失误等也是导致经济波动的原因。
当 PMI 大于 50 时,说明经济在发展; PMI 略大于 50,说明经济在缓慢前进;越大于 50 说明经济发展越强势。
当 PMI 小于 50 时,说明经济在衰退; PMI 略小于 50,说明经济在曼慢慢衰退;越小于 50 说明经济衰退越快。
1.概念:经济中的所有实体(消费者、企业、和外国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的总产出数量。
1.概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体内的企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所愿意生产和出售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社会的总供给量和物价水平之间呈现正向相关的关系。
AD 和 AS 的交点决定均衡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在均衡点的上方,总需求小于总供给, 价格面对向下的压力;在均衡点的下方,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价格面对向上的压力。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下方时,总需求(AD)低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低水平均衡,决定了低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在经济运行于长期趋势线上方时,总需求(AD)高于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与总供给(AS)形成高水平均衡,决定了高于潜在产出水平的产出。
【例题·单选题】按支出法统计的 P,是对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的汇总,其组成部分包括消费、投资、购买和( )。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规模,来改变商业银行体系的贷款能力,控制整个经济的货币供给量。
○当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赤字)时,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够降低利率,进而使本币的国际价值吕后的情人贬值,导致出口增加、进口下降,净出口的上升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当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盈余)时,紧缩的货币政策能够提高利率,进而使本币升值, 导致出口下降、进口增加,净出口的下降有助于恢复贸易平衡。
△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是指经济增长中减去所有投入要素(劳动力、资本)加权平均后的总和增长,也就是经济增长中除去劳动力、资本等要素投入的贡献后的“余值”部分。油性涂料与水性涂料http://www.chenyang.com,